平台偷时间, “秒”伤用户权益

  • 2025-09-10 06:33:03
  • 836

李松林

看网络视频广告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不是错觉。据红星新闻报道,多个互联网平台标识为80秒、120秒的广告,实际播放时间皆多于标明时长。互联网视频广告,正在悄悄“偷走”用户时间。

互联网视频“贴”广告,只要内容恰当适宜、时长标注准确,并无不妥。然而据报道,通过播放广告“偷”用户时间,似乎成了行业潜规则。广告时间多出个两三秒,事情看似不大,却关乎用户权益、平台信誉,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有的平台并不认可“偷”时间的质疑,将原因归咎于页面加载缓冲等技术层面。数百万次的用户点击量、播放量都能统计,“多”出来的几秒钟广告时长却发现不了,显然难以服众。是不能精准把控广告时长,还是不想、不愿精准把控?对于视频平台而言,每一秒钟都是叮当响的“铜板”。据报道,某App通过“偷时间”的操作,一年能多赚数千万元。一边“秒”伤用户权益,一边获取经济利益。这些视频平台的算盘,打得太响了。

被眼前利益蒙蔽而失守信誉底线,不是持久的生意经。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更看重的,是服务细节是否到位、观看体验是否丝滑。盯着几秒钟广告“做文章”,“偷”用户时间,势必给自身形象和信誉挖坑,极易引发用户反感。视频平台应强化商业自律,监管部门也应约束平台,把“时间”还给用户。

在广告时间上搞“鬼秤”,称出了视频平台信誉分量不足。坚守诚信底线、珍惜用户信任,平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长久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