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宣传月|技术、标准、生态三位一体 共筑“AI+”时代数字安全屏障
- 2025-09-10 21:22:47
- 501
(记者杜峰)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2025上半年“可信数据库”评估测试结果,天翼云高可用关系型数据库TeleDB顺利通过关系型数据库安全专项测试,代表TeleDB数据库的产品性能及安全能力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
人工智能时代,云计算平台已成为用户开发、训练、部署和使用AI能力的首选基础设施。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开发利用范围日益广泛,价值不断凸显。与此同时,数据安全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核心课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信凭借自身技术积累与生态优势,通过技术、标准与生态建设,全力构筑“云+AI”深度融合的安全护城河。
AI+云计算催生多元化数据生态,安全治理成挑战
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多元复杂的数据生态体系。这一生态涵盖了个人信息、上传数据、模型数据、生成数据及日志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其中,上传数据与生成数据在云服务商、用户和大模型提供者三类主体间频繁流动,形成了复杂的跨主体数据流转路径。这种多元化和跨域流动特征,使得数据安全责任的清晰划分变得尤为关键。
天翼云构建了以“数据主权明晰、安全责任共担”为核心原则的安全治理框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数据流转全过程的可视化追踪,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明确数据归属和安全责任主体。此次通过评测的TeleDB高可用关系型数据库,在高安全方面,支持数据库SQL审计、白名单、SSL加密、数据存储加密等核心能力,提供企业级安全。
除了天翼云,中国电信在行业内开创性建成云网安全中台,打造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安全能力池,提供丰富多样、可灵活编排的安全原子能力,实现云网安全风险的“可测、可知、可防、可控”。云悉安全运营平台则搭配态势感知、流量安全检测、日志审计、资管漏管、自动化编排响应等多种组件,结合本地+云端运营服务,整合人员、技术和流程三要素,为用户打造“平台+组件+服务”的立体化、一站式安全运营体系。根据不同需求场景,采用SaaS或私有化部署方式,灵活搭配,帮助用户看清资产、看到威胁、看懂风险、辅助决策,实现立体监测,精准研判,云地响应,一体运营。
此外,中国电信加强数据安全运营能力建设,自主研发数据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保障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通。电信数盾能够应对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共享和销毁等环节的各类安全风险,提供数据识别、访问控制、审计、脱敏、加密、防泄露、溯源等防护能力,并广泛应用于数据泄露发现、数据安全合规检查、工作秘密防护、数据流通风险监测等细分场景,已经为百余家政企客户提供安全服务。
AI双刃剑效应凸显,技术创新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同时,也显著加剧了数据安全风险。AI技术降低了网络攻击的门槛,使得攻击手段更加多样化、高频化和精准化。深度伪造、对抗性攻击、模型窃取等新型攻击手法层出不穷,对传统安全防护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趋势,中国电信充分发挥运营商的资源禀赋,持续打造一体化端到端协同安全产品体系,围绕云堤·抗D、安全大脑、SASE等重点产品,形成覆盖网安、数安、云安、信安、终端安全等七大类、超过50个细分项的安全产品及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安全防护,包括了IaaS/PaaS层云网基础设施安全、DaaS层数据安全,以及MaaS/SaaS层的智能应用安全等。
在数据层面,中国电信打造了国内首个安全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阡陌数聚”,目前,“阡陌数聚”已包含4大类22小类共计10万亿条数据,日均处理数据2TB,生成了近8000万条的高质量标注语料以及百亿token级的高质量训练语料,并建立三级安全风险分类标签体系,显著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在大模型层面,中国电信以“星辰—见微安全大模型”为核心,构建覆盖攻防、运营、合规的全链路安全防护体系。该模型基于国内首个聚焦中文场景的开源提示注入攻击数据集“阡陌数据集”,具备智能攻防地貌分析、威胁研判降噪等五大核心能力,可破解攻防不对等、告警疲劳等行业难题。2025年,中国电信还开源国内首个大模型基础护栏,其提示注入攻击检测模块在权威测试中超越国际同类产品,彰显技术硬实力。目前,“见微”大模型已在政务、金融等行业落地,将安全能力嵌入云网基础设施,实现从单点防御到全流程智能运营的升级。通过数据主权守护、应用风险过滤、设施稳定保障三道防线,中国电信为“AI+”专项行动提供国家级安全支撑,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标准与生态共建,构建全方位数据安全体系
2024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明确提出建设“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标准和生态建设成为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的“度量衡”与“指南针”。
中国电信对标关基国家标准要求,从分析识别、安全防护、检测评估、监测预警、主动防御、事件处置等方面落实保护措施,建成横跨网络、应用、业务多个层面,覆盖事前预防、事中阻断、事后追溯的关基设施保护体系。针对生成式AI广泛应用带来的安全挑战,中国电信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制度要求,建立了AIGC管理制度,做好生成内容的安全管控,通过增强决策、风险识别、告警、干预机制,确保模型输出信息内容符合国家意识形态、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
开放合作,构建网络安全新生态。在云网安全领域,中国电信积极与头部安全厂商、行业客户、科研院校等共同协作,由中国电信发起成立的“天翼网信安全产业联盟”,近年在网络、终端、云安全等领域推进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未来,中国电信将扩大开放合作,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建网络安全新生态,为筑牢新时代强大的数字安全屏障贡献电信力量。
- 上一篇:果郡王甄嬛好难得的同框啊
- 下一篇: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