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代增程技术: 别克至境L7如何做到“真电感”?

  • 2025-07-28 17:03:57
  • 899

芝能科技出品

别克至境L7的发布,代表了上汽通用汽车在增程技术上的再一次全面突破。这款车型不仅在续航和油耗指标上达到领先水平,更通过全栈自研的电驱系统、精细化的能量管理和动力控制技术,将电动体验和豪华驾乘完美融合。

在通用汽车深厚技术积淀的支持下,别克选择以增程路线切入豪华新能源市场,以“满电亏电一条龙”的解决方案,对传统增程系统存在的NVH、动力不足、驾驶割裂等问题进行全维度优化,给自己下一步的新能源战略提供了新的解法。

01

电驱与能量系统:

302km纯电续航

别克至境L7的核心技术亮点,在于其302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表现。这一成绩在增程式平台中堪称领先,主要得益于其搭载的40.2kWh奥特能平台三元锂电池。

相比以往中型轿车常用的18~25kWh电池包,这一电量等级已接近主流紧凑级纯电车型,而至境L7又在整车空间、质量和结构上保持了平衡,展现出通用对整车架构设计的调教能力。

电池组具备高能量密度和优秀的温控性能,采用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结合先进的模组布局和Pack集成工艺,可实现精准的热管理均一性和稳定性,使得电池在高速长途与城市通勤等不同负载场景下均能稳定输出。

与之匹配的电驱系统则采用最大输出252kW、峰值扭矩400Nm的永磁同步电机,配合高效逆变器与能量控制模块,在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5.9秒,达到中大型燃油3.0L V6发动机的性能水准,且电驱响应更迅捷,低速下更具线性和平顺性。而在亏电状态下,系统可平滑切入1.5T混动专用发动机。

这款荣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的混动专用版本在原型阿凡达发动机基础上进行优化,压缩比与燃烧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与双排行星齿轮组的配合,实现发动机高效区工作的精准控制,保障亏电状态下依然维持动力响应和电感体验。

车辆采用双排行星齿轮构成的EVT(电子无级变速)系统,实现多种驱动模式(EV、串联、并联、发动机直驱),通过集成的TPIM(牵引电机功率逆变器)进行智能切换,确保各动力源处于最优区间运行,从而提升整体效率并降低油耗,最终实现0.5L/100km的综合油耗。

结合先进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子空调压缩机等整车节能技术,至境L7既可在城市短途实现零油耗通勤,又能在长途中保持电驱主导的低能耗运行,最大限度释放“增程=电车”的驾乘体验。

至境L7的纯电续航、系统功率和综合能耗表现,建立在通用汽车新一代动力系统的多维工程整合基础上。

电池、电机、混动发动机、传动机构与能量管理系统之间的协同,使整车在满电、亏电之间实现“无感切换”,真正突破了增程技术长期以来在体验割裂、动力迟滞上的技术短板。

02

电动先行理念下的“混动豪华”:

从控制逻辑到架构系统

EVness,作为通用汽车在电气化时代提出的核心理念,强调不仅要实现电驱动,更要带来如同纯电车型般的平顺性、响应性与静谧性。在至境L7上,这一理念通过多个底层系统协同实现。

在电驱控制逻辑方面,至境L7沿用了通用成熟的“双电机+双排行星齿轮+TPIM”架构。

这种架构允许两个永磁同步电机在不同模式下分别承担驱动与发电任务,甚至在高速直驱或低速大扭矩状态下灵活切换。借助TPIM模块,系统能精确分配驱动与回收能量路径,同时协调与发动机之间的能量交互,提升能效利用率。

在NVH控制方面,至境L7也针对增程架构的噪声传导特点进行了系统性优化。

发动机舱通过双层隔音舱壁与主动降噪系统降低高频噪音传入,而电驱段的齿轮啸叫、逆变器磁振等,也通过结构加强与主动滤波技术抑制至最低水平。整车在电动、串联、并联模式切换中,依旧保持低噪低振状态,真正做到无感转换。

在热管理策略上,至境L7融合了电池液冷、电驱热泵、发动机冷却与车舱空调的热能管理网络。

发动机配备了EGHR(排气热回收)装置,可将废气热量引入冷却液加热电池或车舱,实现更快速的冬季升温,同时缩短发动机暖机时间,提高热效率。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则配合iBooster电子助力刹车及ESP控制系统,实现两级可调制动回收,不仅提升能量利用率,也优化了制动脚感与线性度。

至境L7整车基于奥特能平台优化架构开发,具备高度电气化适应性与轻量化能力。

底盘大量采用铝合金部件,车身结构达成高刚性与轻质量平衡,进一步减轻动力系统负担,使得同样的电量可实现更长续航。同样,整车智能化系统亦参与能量调度,例如智能温控、动态导航能量规划等,提升实际使用效率。

至境L7所代表的新一代增程系统,在全栈系统层面,通过控制逻辑、传动结构、热管理、NVH优化等形成完整的系统闭环。

以EVness为核心,其技术落点不再只是节油,而是聚焦于如何在各类工况下稳定实现电车感知,从而支撑别克重新定义新能源豪华轿车的目标。

小结

别克至境L7从电池与电驱系统、控制逻辑到整车工程,通用汽车的技术底蕴在这款车型中得到了完整体现。而相比纯电平台的续航焦虑与插混平台的体验妥协,增程式电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过渡阶段下更为均衡的技术方案。